远红外线标准是什么?如何评量和定义?

   优质远红外线的评量

远红外线标准是什么?如何评量和定义?

      远红外线虽人眼不可见,但仍属于光线的一种,因此其强度及效果则受光能量影响,1900年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可计算光能量的黑体辐射定律,公式中影响能量有几个因素,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为波长,由于远红外线重要的波长在于4-14um,因此我们再计算时只计算这个波段的能量强度,其余波段的能量即使再强,对人体也不见得有帮助,除了波长外有以下几个影响能量强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 2.放射率 3.面积(含量)。

M (λ, T) =  2πh 2 λ hc λT -1)         (1)

黑体光谱辐射功率密度(W/m 2 /nm)
λ 波长(m)
绝对温度(K)

E= es                (2)

E物体单位面积之总放射能量强度(W/m 2 )
e:物体表面放射率
s:史帝芬—波兹曼常数(5.6687 × 10 –8  W/m 2 /K 4 )
T:绝对温度

    温度为最容易增加远红外线能量的方式,所有的光能量经过加热使分子的活动增强都会提高能量,这也是为何许多人会将远红外线与热感做连结,物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不足就需要仰赖高温催化远红外线,但高温的远红外线则脱离的远红外线治疗的本意,反而变成热疗的效果,且高温环境与器材有许多潜在环境的风险,因此不是个适合用来提高远红外线能量的方式。

 

    放射率即代表着这个物体可以放射远红外线的比例(最高放射率为100%但理论上不存在),放射率越高则代表远红外线可提供的能量越强,理论上所有可以放射远红外线的物体,温度越高放射率皆会提升,因此在看放射率的检测报告时须先留意检测环境温度,以及是否先卤素灯照射加温,许多检测报告的测试温度为50-60度,都属于不适合人类的使用环境,因此这样的放射率检测报告不具有参考性,放射率的检测单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也很大,目前台湾仅有工业研究院可进行国际标准的远红外线检测(ASTM-E408-13),然而影响放射率主要为原材料以及加工方式,但在追求高放射率同时,可能因为原材料选用不佳导致产生危害物质,其中许多高远红外线放射率材料同时也会含有辐射放射性物质,在台湾的法规产品可以含有微量的辐射放射性物质,此含量规定通常是人体一段时间可代谢的量,但若是长时间接触所使用的产品建议仍然是完全无放射性物质的较为安全,建议应找寻有清楚提供检验证明报告的厂商进行购买相关远红外线产品。

   由于远红外线的穿透率极差,因此物体的体积对于能量影响不大,而面积越大则表示可同时提供更多远红外线能量,分布面积越广同时意味者远红外线材料在一个产品内的含量越高,多数产品添加远红外线材料为了保有产品本身的特性,因此含量无法过高,这也是为何许多远红外线产品明明放射率检测很高,主要可能是含自于材料的含量不足,由于含量并无公正检测单位可提供检测,因此消费者较难依此作为判断,建议应该找寻有进行灰分化验的厂商进行购买相关远红外线产品,能了解其所购买之远红外产品的有效性。

   总和以上结论,一个好的远红外线应该在”国际级检测标准下”处于”’常温”释放出”高远红外线放射率”,并且”不含任何放射性物质”,才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好的远红外线,若应用于产品上除了保有原有的远红外线特性外,在产品中的”分布面积高”才会是个有效的远红外线产品。

相关新闻